| 无障碍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国内教育
国内教育
  • ·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

    2024-10-18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指出,你们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习近平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为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今年的大赛共吸引153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其中国际学生近4万名,总决赛已在上海举行。近日,25名参赛学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赛的心得体会,表达投身创新实践、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回  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你们好!来信收悉。你们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习近平2024年10月16日
  • ·

    为推动科技进步努力贡献青年智慧

    2024-10-18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广大参赛学生和社会各界倍感振奋。大家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持续贡献力量。黄浦江畔,创新潮涌。就在不久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在上海举办。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大赛共吸引153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参赛学生用自己的创新创造,书写灿烂的青春华章。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荣获今年大赛冠军的“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学生吕晨昕十分激动:“参与大赛的经历,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我将牢记总书记要求,继续提升技术实力,扩展项目在国家安全、海洋观测和海洋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学生张杭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参赛学生代表之一。本次大赛中,张杭团队带来“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项目。“我要继续扎根祖国大地,对接高原地区农牧民的实际需求,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矢志艰苦奋斗,彰显新时代的青年担当。”张杭说。“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参赛学生代表寄予厚望,令广大青年学子感到重任在肩。3年前,南昌大学学生徐帅曾和团队收获大赛冠军。如今,他们已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产出的照明产品,应用于户外、家居、特种照明等多个领域,并销往美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投身科技创新的决心。”徐帅表示,要在所研究的光与害虫防治相关作用领域继续深耕,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国外青年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期许。”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学生李垚臻说,“我要把‘学以致用,研以促用’作为奋斗方向,坚持从课堂学习中来,到创新实践中去,不断探索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努力为数字强国建设作出贡献。”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大赛不仅是高校学生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也成为世界青年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国际创新盛会。马来西亚人杨渝湶毕业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今年大赛的参赛选手之一。“通过参加大赛,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在同他们的交流中收获了友谊、增进了情感。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合作交流,一起携手推出更多的科研成果,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他说。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关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俄罗斯留学生艾力说:“这项大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世界各地的青年团队得以开展交流、共同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优势领域各不相同,这项大赛既促进知识的融合,也有助于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青年的成长发展,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将以这次大赛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充分发挥国家级和市级双创学院和实践基地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加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作为明年大赛的承办高校,郑州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筹备和组织工作,为参赛选手创造良好的比赛环境,确保大赛精彩圆满举行;鼓励引导广大学生勇担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国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将不断完善组织动员工作机制,从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发,深入实施新时代青年岗位建功行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重点实施服务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创造’工作项目,以青年创新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施展才华。”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书记徐翎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行业产业需求为牵引,强化创新教育,深化创新实践,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发挥刚刚成立的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作用,为各国青年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助力科技发展,促进人心相通。”
  • ·

    投身创新实践 勇担时代使命

    2024-10-1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在广大高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矢志不渝地投身创新实践,勇担时代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积极创新实践,深入互学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赞扬参赛学生代表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大赛的经历不仅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大赛冠军、“哪吒”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吕晨昕深受鼓舞,他表示,将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与实践,推动相关前沿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对项目的每一次深度挖掘,都离不开一场和创新相关的头脑风暴,大赛金奖项目“凌芯科技”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朱钰可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未来将坚持创新思想,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这是我们除书本之外培养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场域。比赛激发了我们的创业热情,也让我们结识了同行的伙伴,激励我们追随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大赛金奖项目“寒序科技”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硕士生朱欣岳说。“作为一名德国学生,有幸参与比赛并和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交流令我感到惊喜!”大赛参赛项目“MTR智能舵机和变胞机器人”团队成员、柏林工业大学研究生罗伟哲想到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相信,世界科技的未来与中国的创新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愿意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贡献我的青春力量。”弘扬科学精神,投身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深深激励了每个渴望创新、积极投身创新的青年学子和教师,让大家更加坚定了投身科技创新的信念与决心。大赛(2023)亚军、清华大学项目“深言科技”团队成员王禹杰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学子,要弘扬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南京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为团队在“AI+卫星”领域的创新项目获得金奖感到无比自豪。他表示,近年来,学校通过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继续引导学生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也给我们的创新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东杰表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大赛金奖项目“皓齿玉成”负责人、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蒋骋昊表示,作为一名医学生,将以此次参加大赛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深耕科研,挑战医学难题,投身科技创新,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营造良好氛围,服务强国建设“今年上海交大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对学校全体师生来说,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荣誉。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引导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表示,学校将继续强化校企科研合作,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吕媛表示,着眼于信息化、国际化、创新性的新时代人才需求,要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弘扬科学报国精神、培育校园创新文化、激发青年创新活力、关心青年成长发展,引导青年为建成科技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当代大学生处于知识积累和探索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参与科创活动,既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材料科学系教授蒋益明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营造浓厚科创氛围,鼓励学生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科技创新青年人才贡献力量。“我们要努力创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创新实践生态环境,注重引导学生将项目研究与科技前沿、产业关键领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多资源协同、全社会参与,持续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让青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西安交通大学参赛领队、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陈立斌表示。
  • ·

    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光荣

    2024-10-17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1949年10月13日,伴随着新中国五星红旗的升起,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中国少年儿童队正式成立。75年来,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少先队走过了光荣历程,一代代少先队员在队旗下庄严宣誓,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少先队员1.15亿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推动少先队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构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的无限关爱,为少先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21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印发。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发布的少先队工作文件。《意见》强化各级党委领导责任。经党中央批准设立全国少工委名誉主任,省、市、县三级党委负责同志担任同级少工委名誉主任、政府负责同志联系少先队工作的制度普遍落实。地方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少先队工作汇报,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内容的机制普遍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少先队事业发展环境全方位优化。共青团、少先队和教育部门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共同的工作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和教育部门在工作部署、组织建设、阵地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紧密协同。各级团委在政治、组织、队伍、工作上强化指导支持,将工作经费和团费用于少先队工作的比例显著提升,县级团委落实团县委书记担任县级少工委主任要求,机制化带动少先队工作。省、市、县三级团委和教育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同级少工委主任的“双主任”机制不断健全,超过60%的少先队总辅导员或少工委负责同志担任政府督学。全面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少先队将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围绕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要求、讲好党史等主题,全国少工委制作“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目前已推出120余期,各地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组织化学习,覆盖全国数百万个少先队中队。在浙江,少先队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寻访美丽浙江。安吉的队员们来到余村,现场体验了解乡村里的“智慧大脑”,理解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内蒙古少先队员学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开展“小石榴籽走边关”活动,寻访边境口岸、边防哨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少先队员政治引领,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关键。近年来,各级团委少工委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大力提高少先队辅导员政治站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党团员比例大幅提升。2024年,中央党校、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首次举办全国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优质培训课程通过网络传递到基层。同时,《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国家标准、《中国少年先锋队入队仪式仪程规范(试行)》以及入团仪式、入队仪式示范视频等陆续发布,少先队标志礼仪建设不断加强,少先队仪式的规范性、庄严性和感染力不断提升。全面优化成长环境,全社会关心支持少先队的氛围更加浓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最强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少先队员向功勋模范人物献花,敬礼致意。……党的十八大以来,少先队元素在越来越多的党和国家重大仪式庆典中出现,全社会关心支持少先队的氛围更加浓厚。街道社区、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科研院所……少先队员走出学校,在社会大课堂中经受锻炼、体悟成就、学习成长。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棉花丰收季,少先队员们走进田间工厂,了解从棉桃采摘收割到纺织成品生产加工的全流程,探秘棉花的丰收“密码”。在贵州赫章县金银山社区,社区内青少年活动阵地、配套设施等不断完善,社区周边学校教师、老党员、志愿者、机关干部等组成校外辅导员队伍为少年儿童服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少先队工作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少先队必将更好地肩负起为党育人的职责使命,更好地团结、教育、引领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光荣。
  • ·

    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座谈会召开

    2024-10-17

    10月11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在京召开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党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发展历程和少先队建队75年来的经验,展望新时代新征程少先队事业发展。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阿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全国少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嘉毅出席会议。会议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7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少先队初心不改、使命不渝,始终坚持高举队旗跟党走,坚持“学校”和“预备队”的基本定位,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坚持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坚持守正创新,塑造了光荣传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独特作用。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全国教育大会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新时代新征程上,少先队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聚焦主业、担当作为,更好承担起为党育人的光荣职责。会议要求,要强化政治引领,润物无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善用“童言童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引导少先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要贯通育人链条,抓实队前教育,加强团队衔接,培养少先队员对入团、入党的政治向往,源源不断向团推荐优秀分子,进而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要健全制度机制,深化团教协作,加强与各方面协同,持续推动形成在党的领导下齐抓共管少年儿童事业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各级少工委、基层少先队组织、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少先队辅导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培训,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拿出极大精力抓少先队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落幕

    2024-10-16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冠军争夺赛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的6支参赛团队同台竞技。最终,上海交通大学的“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项目获得冠军。清华大学的“虚拟机房——电网式算力调度网络”项目获得亚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无界BOUNDLESS——开创民生保障通联新纪元”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曦曙科技——零碳太阳能跨季储热开创者”项目等获得季军。本届大赛自2024年4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学生报名参赛。历经5个月的层层角逐,141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现场比赛,角逐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萌芽赛道的各项荣誉。总决赛现场比赛及同期活动于10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承办。
  • ·

    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举行

    2024-10-16

    10月12日至13日,以“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驻华代表夏泽翰作视频致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主持论坛开幕式。吴岩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中国积极推动高校加强顶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突破、学科专业优化布局的“三位一体”改革;推动高校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央地合作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他强调,应对共同挑战,中国高校愿与各国大学携手努力,加强高校间互学互鉴、共建共享,深化务实合作。论坛还发布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北京倡议》。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重要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23届。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理工大学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教席等协办,举办有中美高等教育对话会、中欧高等教育对话会、中外青年科技人员对话会等配套活动。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嘉宾代表现场参会。
  •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举行

    2024-10-16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在上海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活动,有关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参赛项目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资源对接会作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的重要同期活动,聚焦国家战略产业需求,注重建强校企合作实体,切实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高校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的问题。对接会架起教育端与产业端之间的桥梁,深化与各地区域转移转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合作,鼓励支持投融资机构有“鹰眼”、有慧眼,积极参与大赛投融资对接活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青年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畅通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接会上,中昊芯英等10家企业与投资机构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额达5.58亿元。自大赛启动以来,共举办线上线下30余场资源对接会,为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项目团队、投资人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大赛资源对接活动共促成参赛项目获得意向投资68.03亿元。
  • ·

    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暨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成立仪式举行

    2024-10-16

    10月15日,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暨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活动,联合国有关代表、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代表等350人应邀参加。世界大学生创新联盟以“开放、合作、共享、互促、融合”为宗旨,由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联合发起成立,致力于为大赛参赛选手和企业、投资人搭建交流平台,为优秀项目的成功落地提供指导与支持,汇聚企业、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等资源,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支撑。现已邀请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校(境外高校30所)及21家企业入盟。    联盟成立仪式上发布了《第一驱动力: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和《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第一驱动力: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是全球首部将大学生作为创新主体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全面分析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及国际组织推进大学生创新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向未来全球大学生创新教育和战略行动发出倡议。《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是全球首个从国家/地区、高校和学生3个层面对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开展质量评价的指数标准。二者的发布将为全球大学生创新和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中国标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

    2025年度国考报名开始

    2024-10-15

    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从10月15日开始,共计划招录3.97万人。本次招录有2.75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实际对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报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本次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将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录用。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增设“政治理论”部分,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坚持充实和稳定基层力量。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考生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2月1日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城市同时举行。
  • ·

    闯出加速度 创出新天地

    2024-10-15

    “扎根中国大地,创新筑梦青春”“顶天立地,创新向未来”“我敢闯,我会创”……志愿者们一声声洪亮的宣言,将众人关注的目光拉进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的现场。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学生报名参赛,覆盖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国内3413所、国际1993所)学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自启动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创新驱动,“百国千校千万人”大平台持续巩固并不断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全国教育大会后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青年学生创新活动,本次大赛有哪些亮点、哪些突破,又将赋予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以怎样的驱动力?以科技创新贡献高校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知识创新不断更迭,我们该如何迎接这未来之战?答案指向“创新”二字。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勉励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为大赛进一步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为万千学子带来了前进力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累计有480万名青年学生投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走进革命老区、城乡社区,用创新成果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在投身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强化使命担当,矢志艰苦奋斗,提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共上一堂创新承载家国情怀的“思政金课”。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高校作为“高精尖缺”人才的供给高地,在解决重大关键问题、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如何集聚高校力量,积蓄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之势?本次大赛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齐聚上海,共赴一场创新盛宴。大赛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大赛决赛阶段,高教主赛道共有新工科类项目82.1万个、新医科类项目19.2万个、新农科类项目30.1万个、新文科类项目62.0万个、“人工智能+”类项目32.6万个。“科研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创新不能闭门造车。”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项目团队成员金羽飞表示,通过比赛,他们得以和各领域专家、企业团队以及其他学校的师生交流学习,收获新的思路和想法,为下一步科技创新积蓄灵感。参赛项目中许多都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成果。比如,“中科华煜——本科生致力于高生物相容性止血凝胶材料开发的生物医疗企业”瞄准医疗痛点,“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聚焦生态难题,“踢出她未来——乡村女童足球成长计划”为乡村振兴赋能……许多选手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向难题发起冲击,力争填补空白,打破“卡脖子”枷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以产业孵化驱动成果落地与上海交通大学一路之隔的,就是著名的“大零号湾”。本次大赛的同期活动之一“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也将在此举行。为何选址于此?“大零号湾”是上海目前唯一以“科技创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区,也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从最初5万平方米的零号湾科技大楼,到如今成为占地37万平方米、拥有16个园区的科创载体、集聚入驻4000多家硬科技企业的“科创湾区”,“大零号湾”实现了从“创新平台”向“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变,成为全国创新孵化的典范,也为高校带来诸多学习经验。长期以来,高校科研成果和产业化之间仿佛隔着一条“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成为大家面临的普遍难题,而本次大赛就正中这一痛点,对症下药。大赛的获奖项目普遍产业化应用强、商业化价值高,涉及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领域,其中,部分项目已成立了成果转化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比如,去年,“深言科技:创立了基于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文本信息处理平台”一举获得亚军。团队负责人岂凡超表示,“项目通过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现在,已经正式推出了智能写作辅助产品”。“目前,我们已经完成种子轮、种子+轮等二轮融资,三轮融资将于10月下旬完成交割,公司估值近亿元,融资额达到千万元级。”北京大学寒序科技·概率计算芯片团队成员朱欣岳说。由此来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高校科研成果走上产业化之路的“试验场”。以创新教育赋能人才培养如何培养一大批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助力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实现?大赛强调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成为本次大赛的主要任务之一。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大赛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大赛把创新教育贯穿赛事活动全过程,让广大学生朝气蓬勃、追逐梦想。以科技发展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如今,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高校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比如,中南大学探索建立“实践育人服务项目”孵化课堂,采用“实践+服务”“实践+竞赛”“实践+科研”的模式,打造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业孵化、以赛促学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华中科技大学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特区”,实施实验室轮转课程等方式,为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范式;南昌大学在部分应用学科实验班试行“3+1+X”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机制,3年“产业技能夯实”、1年“企业实习实训”和X年“产业前沿探索”,形成“基础夯实、实训提高、以赛促学、前沿探索”的全链条培养机制,让拔尖人才在校企共建的大课堂提升创新能力……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在培养更多具有全局观念和前瞻判断力的战略科学家基础上,我国还要引育更多前沿领域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并形成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人才梯队,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成为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跑者’。”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说。
  • ·

    网信部门公布12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2024-10-15

    据中央网信办消息,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翻炒旧闻等方式,编造公共政策、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谣言,严重误导网民认知,造成公众恐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针对这一现象,网信部门迅速行动,指导各大网站平台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及时溯源并关闭谣言首发账号,累计处置相关违法违规账号8583个,公布网络谣言典型案例12起。其中,“留学生将享受申请自费留学奖学金等六大政策扶持”系谣言。近日,有账号在网上发布视频,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召开发布会宣布“将扩大支持留学,留学生将享受申请自费留学奖学金、申请落户一线城市等六大政策扶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特此声明,视频内容虚假不实,中心从未召开此发布会,从未发布过相关政策。所谓六大政策支持,主要是对部分地方有关政策的拼凑和夸大,并提醒广大留学生及公众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太原一学校开学第一天人去楼空”系谣言。一则“山西太原,家长称开学第一天学校人去楼空,‘没有一个人提前通知停止办学,靠家长间猜测提前转学’”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微信公众号“山西网络举报”发文回应,经核实,太原并无视频画面中显示的学校,已确定该事件发生地不在太原,该信息为不实信息。
  • ·

    调整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2024-10-14

    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1月至9月,全国教育支出3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万亿元,增长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1%。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全方位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生活补助、勤工助学等政策。2023年全国财政投入932亿元,资助高校学生超过3100万人次,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00亿元。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从奖优和助困两个方面,分两步来调整完善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第一步,在2024年推出4项政策措施。一是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3.5万名增加到7万名;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1万名增加到2万名。二是提高本专科生奖学金奖励标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从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从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三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平均资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四是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支持力度。额度提高,将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从每生每年1.6万元提高到2万元,研究生从2万元提高到2.5万元;利率降低,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70个基点执行。第二步,2025年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同时,还将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并扩大资助范围。
  • ·

    各地开展多种活动庆祝少先队建队75周年

    2024-10-14

    2024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纪念日。连日来,各地少先队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主题活动,在主题队课、主题队日、入队仪式等活动中重温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寻访新时代伟大成就,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在四川,“牢记回信嘱托,争当少年先锋”示范队课在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进行。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该校学生回信,对这些年来学校越办越好,同学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健康快乐成长表示欣慰。《拿干净的金牌》《和世界奏一部“椒”响曲》《爷爷的老布鞋》……队员们在生动的现实案例和身边的故事讲述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了解新中国建设发展伟大成就,感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云南,少先队员们来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学习了解各民族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故事,立志发扬先辈光荣传统,续写誓词碑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不少少先队员表示,在庄重的少先队仪式中倍感光荣。“我们有志向,我们有梦想,我们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在西藏拉萨第二小学集体入队仪式上,480多名新队员第一次戴上鲜艳的红领巾,铭记光荣的时刻,在《少年有志》的歌声中牢记新时代好少年的要求。出旗,敬礼!一场庄严的新队员入队仪式在新疆某军营举行,少先队员们听边防官兵讲述戍边故事,观摩日常军事训练,致敬边防官兵扎根边疆、忠诚戍边的奉献精神。也有少先队员在实践寻访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江西南昌,城市和乡村的少先队员手拉手乘坐“红领巾巴士”,寻访红色地标建筑,沉浸式学习了解党史故事。在贵州,队员们走进遵义会议会址,观看红色舞台剧《伟大转折》,探寻革命年代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感悟党、团、队一脉相承的红色血脉。在广东,原创大型红色话剧《先锋少年》在广东艺术剧院首演,邓金娣、罗志群等贫苦儿童得到党的关怀,入读劳工子弟学校,加入劳动童子团,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参与少年儿童运动的故事被搬上舞台,队员们用生动的演出再现当年的革命岁月,表达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少先队员们在新时代发展成就中立志与祖国共成长。在青海,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升起,队员们在中国原子城纪念馆前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与航天员面对面交流,立志为建设航天强国作贡献。
  •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正式启动

    2024-10-1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由国家民委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制作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大讲堂课程视频于近期面向全国推广使用。10月13日,《概论》大讲堂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启动仪式。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何光彩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潘岳介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编好用好《概论》等教材的重要指示,国家民委组织编写了这本教材,填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统编教材的空白。《概论》教材以可视化方式创新传播,把历史叙事变成影音图像,推动《概论》从课堂走上荧幕、从校园辐射社会,增强了针对性和吸引力。运用好、传播好大讲堂课程视频,是推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子深植共同体理念的全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何光彩表示,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指导各地各高校用好《概论》教材,现已覆盖全国近千所高校。中国传媒大学牵头制作《概论》大讲堂,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出了表率。希望进一步将大讲堂打造成为研究阐释的平台、成果转化的平台、示范展示的平台、宣传教育的平台,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Baidu
map